⒈ 亦作“肠癕”。
⒉ 中医指阑尾炎。
⒈ 亦作“肠疸”。中医指阑尾炎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作“肠臃”。
引汉 张仲景 《金匮要略·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》:“肠痈之为病,其身甲错,腹皮急,按之濡如肿状。”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华佗》:“军吏 李成 苦欬,昼夜不寐, 佗 以为肠癕,与散两钱服之。”
⒈ 中医指肠腔脓肿。可分为大肠痈及小肠痈,前者指急性阑尾炎,多因湿热、气滞、血瘀等留驻肠中,气血郁阻而引起。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局部性压痛和腹肌紧张等。
⒈ 支持词语查询,简体、繁体、港台词均可。
例如 “ 肠痈 ”、“ 腸癰 ” 等;
⒉ 支持词语拼音查询,有无空格和声调均可。
例如 “ cháng yōng ”、“ chang yong ” 或 “ changyong ” 等;
⒊ 支持词语简拼(首字母缩写)查询。
例如 “ 肠痈 ”,输入 “ cy ” 或 “ CY ” 均可;
⒋ 支持单个汉字查询该字的组词。
例如 “ 肠 ”、“ 痈 ” 等;
⒌ 输入汉字拼音以外的字符会自动忽略。